二、教學計劃

1、磨課師課程一定要規劃為十八周嗎?

    現行磨課師課程週數建議為六到十八週,每周可安排一到三小時內容,包含完整之線上教材、測驗、討論、繳交作業等規劃。依各校規定時數,定義該類型課程定義若為完全課程,得授予學分;未達時數者定義為微課程,不授予學分。

2、課程設計多少單元較為適當?

    現行磨課師多為六到九周的短周次教學,亦可視需求規劃至十八周,每次學習時間則以一至三小時為主;若以單元數而言,每小時三到五個單元課程較為適宜,每段教學影片的長度為五到十五分鐘,搭配討論與回饋、測驗及作業等相關課程活動。

    除非該磨課師課程具有學位學分能吸引學習者選修,否則,在課程次數/單元數與時間規劃上,宜廣納不同學習者的需求為前提,不宜過於增加其學習次數及時間數,以維持讓學習者可以完成整個課程為考量,才能達成教學目的並增加通過率。

3、若磨課師每一課程以十八小時為原則,這時數包含課程影片與課程活動嗎?

    磨課師課程為線上學習課程,以多段影片呈現教材內容,同時可搭配討論與回饋、測驗及作業等相關課程活動。因此,課程總時數為所有課程影片及活動的時間加總,且總時數並不侷限於十八小時,可依各課程內容需求調整。

4、在規劃磨課師課程時,與一般課程規劃是否有不同的地方?有甚麼需要注意與考量的因素呢?

    與傳統課程設計相比,規劃磨課師課程之教學設計特色是以「學」為中心,課程設計必須針對不同層面之學生學習、教材內容互動及自我學習方式等教學理念與執行要素,並考量學生來源、背景與知識基礎、學習風格差,運用豐富教學內容表現形式及自我學習方式,引導修課學生按照教師的設計自我學習。

    建議於教學計畫中擬定課程學習進度及相關規定,可包含:

(1)課程概述:說明課程特色與學習要點。

(2)課程大綱:提供每週學習主題、單元影片名稱、作業、問題討論等資訊。

(3)簡介影片:說明課程特色與學習要點、展示精采課程片段。

(4)授課教師:姓名、照片、學經歷簡介、教授課程、個人網頁與相關連結。

(5)成績評定方法:配分說明、評分說明、及格標準、作業繳交與同儕互評要點、作業繳交與批改時程表、詳細流程注意事項、取得修課證明或證書的條件等。

(6)課程特點:本課程是否提供認證證書,或者有特殊教學策略應用,如:虛擬實境、模擬學習、遊戲式學習等。

(7)課程訊息:近期班次時間、授課週次、每週學習時數、語文版本、視訊字幕語系等。

(8)授課形式:教材、作業、討論、測驗等學習內容說明。

(9)課程類型:課程所屬領域關鍵字。

(10)先備知識:是否需要先修知識、建議之先修知識與課程。

(11)常見問題解答:是否有修課證明、修課所需資源、學習收穫…等。

(12)相關課程:與本課程學習領域相關之推薦課程。

(13)參考資源:與本課程學習領域相關之書籍、期刊論文、網站。

5、應如何安排課程的活動及內容才能吸引學生?

    在教材設計方面,可以由生活中的例子、小故事、時事、案例進入教材,讓學習者容易理解較艱深的教材內容,並適時提出各種疑問,以便引發學習動機,盡量避免平舖直述、只講教條理論。

    作業與評量的設計,也應盡量以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認知層級為主,減少單純知識、理解層級的內容,透過互相認識的討論區創造有趣的作業,讓學生進行討論、互動。

    同儕互評是磨課師學習的重要手法,可善加運用於課程,使評分者觀摩其他同儕的評量與作業,也可以使被評分者收到回饋,增加學習者更多學習經驗。但同儕互評機制需視教學平臺是否支援隨機分配每位學習者批改其他學習者的評量與作業,且教師須制訂出清楚的評分準則,以免引起爭議。

6、進行課程設計時,因時事而調整授課內容而計畫書會有些不同,是否可以?

    老師規劃教材時可視情況對單元內容進行適度地調整,以完備課程。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